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

还有一个梦

我还有一个梦,
就是出国做research,最好是去澳洲。

请不要把这个梦从我生命里抽掉,
如果抽掉了,我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
愿上天给我一个梦。

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

少有的寄托好帖

http://bbs.gter.net/thread-1331699-1-1.html

寄托处女贴。

首先说明一点,本文不涉及对issue行文中具体的句法和行文思考,LZ也不认为这一块内容在issue评分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。这里仅作一个逻辑层面上的破题思路的分析和初步考量。另外,LZ是学社会学的,觉得社会学,或者说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和分析视角可能对issue有所裨益,一并加入这篇讨论。

如果我们搜索一些GRE复习交流论坛上AW版的大量issue习作,很容易发现的是我们在issue写作上出现了大量的思维定势,举个例子:

issue004:Scandal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focus our attention on problems in ways that no speaker or reformer ever could.

随便在寄托上搜一篇提纲如下:
1 丑闻确实会使我们以极快的速度认识一些问题,在平时,这些问题是很难暴露出来的(这里举了个当年卫生部隐瞒SARS)。如果没有丑闻,很少会有人去刻意关注这样一个emergency system,更不用说那些官员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scandals时有一些作用的。
2 然而,scandals很容易误导public。由于现在mass media的发达,scandals往往被wide spread并且被exaggerated,因此很多群众会过分的关注公众人物的丑闻而忽略他们的achievement(举了Bill Clinton的例子)。人们更容易impressed by bad things,因
此丑闻的出现往往会转移public的注意力,从而使忽略其他事实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丑闻实际上起不到作者所说的作用。
3 In addition,我们实际上很多时候被耍了。很多immoral official或者stars利用scandals来获得benefits(举了美国大选的例子)。 从这个意义上讲,丑闻的作用-indicated in the title statement,实际上被twisted了。我们分不清哪些丑闻是真的哪些丑闻是假的。

我们如果检视一下这篇提纲的大致思路,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最为典型的让步思路:scandal有好处——However,scandal有坏处——scandal的作用是复杂的。可能很多国内习作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想要进行一些“多维度”的、展示issue本身复杂性的思考。

LZ觉得这并没有错,让步思路的确是行文思路的精髓和可用策略之一,但可惜这篇提纲在逻辑层面上没用好。我们可以重温一下issue的官方评分标准,什么最重要?首先应该是对于一个issue有一个清晰的position,再是围绕着position有coherent的连贯分析和描述,同时这些分析和描述都要围绕着自己的position,这即是cohesion。

而LZ总结出官方要求的coherenc和cohesion两点都是这类文章所欠缺的:我们可以看到,尽管观点是申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,但是围绕着这个主观点的逻辑分析“之间”显得零散:比如说,说丑闻的好处是快速认识问题,坏处是误导public,但这两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联系;或者说两个论断尽管是相反的含义,但没有基于一个层面上、或者基于递进关系上说明和讨论问题,这有点东打一棒西打一棍子的感觉,上下段之间缺乏逻辑上的内在紧密联系。尽管我们行文中一定会使用让步的信号词(如despite、admittedly云云),但是让步关系并没有完全对应。如果要明确某种联系关系,说丑闻的好处是快速认识问题的话,那么坏处要么也是基于问题的讨论,或者说是就scandal能快速认识问题的基础和原因,做一个深入探讨,来证明之前说的的确是有问题的。

所以说我们可能在用词行文中一直要强调某种逻辑联系性,但是我们的论断和配套的evidence本身都没有和我们的初衷配合好,照应评分标准,这也对我们issue的质量有不利影响。

那么,针对issue想要的思路的互相连续性,和体现中心观点的凝聚性,这两点有什么改进办法呢?LZ对issue破题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措施。上面说了,LZ是学社会学的。在具体的社会学研究中,有一种研究视角特别强调的是系统观:如果通俗来说,就是能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提出一套自己的说明体系,中间是内部连接的,用一个有一套论点的说明系统(system)来打一个特定问题的“靶子”。这就克服了我们面对issue破题的两点不足:说有个靶子,那么这套系统肯定是围绕着一个中心;同时,有着一套系统,那就说明内部是互相连接,成结构而错落有致的。

可能以上说的有点悬,其实这也是一个思维方式上的启示,也很general,不需要具体的学科知识。LZ来举个具体例子吧:

issue005:Governments must ensure that their major cities recei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they need in order to thrive. It is primarily in cities that a nation's cultural traditions are preserved and generated.

LZ首先思考的问题是,什么是thrive?它的内涵可能包括哪些方面?哪些因素可以促动thrive?LZ觉得,一个国家的主要城市的繁荣肯定是多维度的,需要的是在结构层面上的思考,即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构架四个方面:政治环境良好、文化欣欣向荣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结构稳定。那么怎么样得到这种thrive呢?两种平衡:一是上述的四个子结构之间维持相对均衡平和的状态,二是就国家地理空间分布来看,不同城市之间、城乡关系维持平衡(保证城市有充分的资源调配和补给)。打破平衡的话终将造成城市的混乱和国家的失衡,结果得不偿失。在这里,思路是搭建了一个自成体系并声称能解决问题的一个“说明系统”,这点是很重要的。

那么根据以上思路,就可以有以下的issue提纲:

1 作者声称的可能是对的,但是在没有充分检视什么是“繁荣”之前,论断都是很片面的。

2 所谓繁荣,国家的主要城市的繁荣肯定是多维度的,需要的是在结构层面上的思考,即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构架四个方面:政治环境良好、文化欣欣向荣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结构稳定。

3 那么怎么样得到这种thrive呢?两种平衡:一是四个子结构之间维持相对均衡平和的状态,二是就国家地理空间分布来看,不同城市之间、城乡关系维持平衡(保证城市有充分的资源调配和补给)。打破平衡的话终将造成城市的混乱和国家的失衡,结果得不偿失(这里也可以有个例子)。

4 可以给城市financial support,但是不能使得城市经济系统和别的系统失衡,造成问题,比如一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和城市犯罪率成正比等等,举个例子。

5 另外,大城市即使给了support,就如上述,完全应该是出于平衡和不带来后患的考虑,而不是因为城市文化突出的考虑(我们假设给的assumption是对的,大城市文化可能很突出,但是也无法与给“财政补助”建立逻辑联系;另外,assumption本身可能也是谬误的,因为这无法对所有大城市的情况都适用):这里引申深化出一个观点点,城市的文化系统也要与经济系统充分match才能使得城市健康运行,即保存文化的政策要能跟上经济促进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等。


思路为thrive——需要双重结构balance——用balance看financial support的必要性——即便给support前提下,用balance来看突出文化的原文假设——深化观点。


最后总结一下个人思考。issue最关键的是,逻辑取胜。LZ觉得能展现出自己逻辑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是最为重要的。所以不用过分考虑evidence的问题,论断论据的真实与否也不在核心考虑范围里。关键是能否能将自己的论断有机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来解释的系统,来说明一个待解决的问题。而这个系统的搭建,就可以从通读issue题中的那句句子,给句子里核心词汇下定义入手来展示其内涵丰富性,从而根据不同定义来构成某种分类系统来诠释,这从而能延伸出所要搭建系统的丰富性,也能使得段与段之间在逻辑上紧密连接,而且也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的论证议程。

2014年4月1日星期二

matlab multidimensional array

ok, so today actually learn in matlab multidimensional array,

fantastic.
you see the following example,
http://www.mathworks.com/products/matlab/examples.html?file=%2Fproducts%2Fdemos%2Fshipping%2Fmatlab%2Fnddemo.html#7

it can add in array in 3 different dimension,
very good
so we can create array more than we can , can it create universe in multidimension?
hehe